返回

般若莲花处处开

关灯
护眼
第8章 《心经》的人生智慧——济群法师讲解 (8)(1 / 1)
领纳非顺:也是一种心理状态。面对顺境时:属于普遍活动的五种心理(五遍,起爱为业,而对非顺非逆的中庸境。”受,则会生。领纳什么เ?领纳顺适的境界,领ๆ纳违损的境界,

七、受。在《百法明门论》归ä,会生起苦受、忧受;《成唯຀,又会生起乐受、喜受;能起合、离、非二欲故,是领纳义แ。受能引发对所缘境染著的心理,因而对境界就有合和离的希๶求。

六、触:是一种心理状态。当我们面对逆境时,“受谓领ๆ纳顺、违、俱非境相为ฦ性。其活动遍于善恶无຀记三性,遍于三界ศ九地,遍于有漏无຀漏、世出世间,遍与八识心王相应,故称普遍活动。《成唯识论》说:“触谓三和分别变异,令心、心所触境为性,受、想、思等,所依为业。”十二因缘中,以六入生触。但在《成唯识论》中,却将六入列为ฦ生起触的因缘之一,提出三和生触。三和,为ฦ根、境、识三种相应。即由á六根、六尘、六识的和合,而能生起六触。如眼根、色尘、眼识和合,始能生起眼触。由此可知,六入缘触是以六入为触生起的重要因缘,但并不代表一切。

“不增不减”:是相对增减而言,是对事物数量的定义。由á少到多曰增,由多到少曰减。通常我们也会以为ฦ,增便是实实在在的增,减便是实实在在的减。比如有人经商发财,名下资产猛增,于是心花怒放。过些时候生意亏损,资产一日少于一日,又为此焦虑伤心。其实,增减并不是固定的。就像大海ร,每天潮涨潮落。当潮涨时,海ร水看起来似乎增加了;潮落时,海ร水看起来似乎减少了。从局部来看,海水确实有增有减,但从整个大海ร而言,又何曾有增减呢?又如明月居士林举ะ办冬令营,大家从四面八方云集于此。居士林的人员增加了,过几天冬令营结束,诸位各奔东西,居士林的人员又减少了。从居士林这几天的人数变化来看,似乎有增有减,但从整个ฐ世界而言,依然还是那些人,并没有什么增减。

又如馒头与金子,哪种更有价值?或许有人会觉得,这个问题简直问得多余。馒头与金子,难道具有可比性吗?答案还需要思考吗?在通常情况下,固然是金子价高难得。但在特殊环境中ณ,情况也可能发生变化。有个故事说,一艘船在海上遇难,其中有贫民,也有富翁。当他们跳入海中逃难时,贫民带了馒头,而富翁带了金子。他们在水上漂流很久ื,饥饿难耐时,富翁想用全部ຖ金子来和贫民交换馒头,却未能如愿。最后,富翁抱着金子饿死海中ณ,而贫民却靠这些馒头渡过了生死难关。在那ว样的危难时刻,馒头和金子,什么เ更有价值呢?

观自在菩萨行深般若波罗蜜多时,照见五蕴皆空,度一切苦厄。

释正文

佛陀时代,有位跋提王子和两位同参法友在山林中参禅打坐。一天,三人情不自禁地喊着:“快乐啊!快乐่啊!”佛陀听后就问:“什么使你们这么快乐่呢?”跋提王子说:“想我当初在王宫时,日຅夜为事务操劳,长年累็月,不得悠闲,还要担心自家性命安全。虽住于奢华舒适的王宫,吃着山珍海味,穿着绫罗锦缎,更有卫兵时时保卫身边,但我总感到恐惧不安,吃不香,睡不好。现在出家参禅,内心不再有任何负担,每天都在法喜中度过,无຀论走到哪里,都觉得舒心自在,所以,不禁从内心深处涌ไ出欢呼之声。”

“无挂碍故,无有恐怖。”有情被执著所缚,拥有什么เ,就会牵挂什么。若是拥有财富,就害怕别人惦记他的财富;拥有地位,就害怕别人嫉妒他的权位;拥有娇妻,就害怕被别人窥视他的家庭。即使只是穿上一件贵重新衣,也害怕弄脏ู了,小心翼翼地不敢乱动。总之,只要执著于自己拥有的,就会因为这种执著而害怕失去,终日处于恐怖中。

觉者透彻世间的是非、得失、荣辱,无牵无挂,不再有任何恐怖。即使世人最为恐惧的死亡,禅者同样能ม从容面对,视死如归。在佛教史上,这样的故事比比皆是。如唐朝的德普禅师,临ภ终前将所有门徒召齐,询问大家:“我死后你们准备如何行事?”弟子们立刻表示ิ:“我们会以丰盛果物祭຅拜,以各种挽联追思。”禅师๲说:“可惜我死后看不到这些祭拜场面,不如趁现在提前举行这些仪式,让我开心而后死,岂不更好?”弟子们听得面面相觑,却又不敢违抗师命,于是布置灵堂,撰写祭຅文,举行了隆重的祭拜仪式。禅师看得十分开心,对众弟子嘉奖一番,悠悠坐化。

性空禅师的离世方式也很奇特。禅师临ภ终前留下一诗:“坐脱立亡,不若水葬。一省柴火,二省开矿。撒手便行,不妨畅快。谁是知音,船子和尚。”然后,令门人弟子为其造好木盆并扛到江边。在众弟子的欢送下,禅师坐上木盆,吹着横笛随波而去。这个木盆的特别之ใ处,是盆底留有小洞。于是乎,禅师就伴随着悠悠笛声,渐渐沉入水中,了无痕迹。与性空禅师同样采取水葬的,还有船子和尚。所以禅师在诗中说:“谁是知音,船子和尚。”关于船子和尚,性空禅师还有诗言:“船子当年返故乡,没踪迹处妙难量。真风遍寄知音者,铁ກ笛横吹作散场。”

禅师们面对死亡尚且如此从容,就更不会介意荣辱了。日本有位白隐禅师,德高望重。他有个开布店的信徒,信徒的女儿和一青年相恋,还未出嫁就怀有身孕。其父怒极,逼问女儿原委。女儿生怕说出真相后男友会被父亲打死,想到เ父亲平素最敬重白隐禅师๲,故将责任全部推于禅师。父亲信以为ฦ真,不分青红皂白就将禅师痛打一顿。禅师也๣不加辩解。待孩子出生后,他们便将这个ฐ私生子扔给禅师。白隐禅师又像保姆一样,四处乞๢讨乳汁喂养孩子,受尽辱骂与耻笑,禅师还是不加辩解。许多年后,当年远走他乡的孩子生父得知事情经过,就站出来说明了真相。全家人深感愧疚,一起去向禅师๲道歉。白隐禅师并不觉得受了多少委屈,依然不加辩解,就将孩子还给他们。

“远离颠倒梦想,究竟涅槃๵。”颠๲倒梦想,就是错误,与事实不符的想法。用一句最简单的话表达,便是“妄想”。妄想一词本渊源于佛教,后在社ุ会广泛流传,内涵也出现了变化。通常,人们会将一些不切实际、难以实现的想法斥为妄想。但从佛教角度来看,这些固然是妄想,但即使是那些切合实际且可能实现的愿望,假如与真理不相应,也属于妄想范畴。

依佛法智慧来看,在证得诸法实相之前,人们都是生活于妄想中。妄想的产生,是以无明为根源,欲望为动力,执著为助缘。十二因缘中的无明缘行,就说明人类行为的思想基础是无明,即生命的迷惑状态。在此状态下出现的想法,都属妄想之列。

人们生存在这个ฐ世间,因欲望驱使,就会引发与之相应的种种想法。当我们感到寒冷时,就想找衣服穿;感到เ饥饿时,就想找东西吃;觉得孤独寂寞,就想结婚成家;觉得闲来无຀聊,才会追求各种娱乐่;觉得精神贫乏,才会追求艺术;觉得人生苦短,才会信

仰宗教。总之,人类有什么欲望,就会有什么妄想。有什么妄想,世界就会出现什么现象。

此外,执著也是妄想的重要助缘。就像孩子在干柴上玩火,正好刮起一阵大风,火借风势熊熊燃烧,不幸将家中房子也烧得一干二净。孩子点火有如无຀明,干柴、房屋有如欲望,大风有如执著。欲望之火因无຀明而燃烧,因大风而猛烈。由欲望导致的妄想,也是随执著而不断增强。执著有多深,妄想就有多大。

因关注内容的不同,每个人的妄想又会出现不同倾向。比如女性关注服饰,就会留心社ุ会上各种流行趋势,比较自己穿些什么才得体漂亮,还会设法赚钱购买຀时装。因为对服饰的关注,就会使之ใ在生活中占据重要地位,因这些外在包装而忽略生命的内在。也๣有些人关注家庭,终日຅为全家生计奔波,为儿女成长操心,更要调和家庭各个成员的意见分歧。难怪有许多信众都反映说,打坐念佛无法专心。如果每天纠缠在这些事务中,带着这些牵挂来到เ座上,又怎么เ可能ม静下心来呢?

此外,关注科学的人,会有科学的妄想;关注艺术的人,就会有艺术的妄想;关注爱情的人,会有爱情的妄想;关注权力的人,会有权力的妄想;关注生命终极问题๤的人,会有哲学、宗教的妄想。在这个世间,每个人都有各自的关注范围,也有自己的妄想倾向。

妄想,使我们生活在无明构造的世界中,无຀法透彻宇宙人生的真谛。佛教的唯识宗,将世界分为三个不同层次:一是遍计执性,是主ว观的错觉状态;二是依他起性,是因缘显现的假相;三是圆成实性,是世界ศ的如实相。凡夫由á于无明,纠缠于遍计执,无法透彻依他起性和圆成实性。所以说,人类无຀法正确认识世界ศ的关键,就在于认识本身。若以妄心观察世界,就像我们带着变色眼镜,所见自然是妄境,不是世间真实。

妄想,又使有情在生命旅途疲于奔命。在自然界ศ,鸡为ฦ一把米而奋斗;蜜蜂为一巢蜜而奋斗。在社会上,学生为升学而奋斗;商人为经营而奋斗;学者为职称而奋斗ç。每个人,都在为实现自身妄想而奋斗。妄想越大,奋斗得就越投入,越艰难。甚至在临终时还不能ม放下,正所谓“天长地久有尽时,妄想绵绵无຀绝期”。

妄想,也๣给人们带来种种烦恼。有些人总是沉溺于回忆和期盼中,因而无法面对现实。有些人总是高估自身能力,因而常感怀才不遇。有些人整天想着经营算计,因而吃不香、睡不好。有些人向往奢华生活,却可望而不可即,痛苦不堪。沉溺于妄想,还会使人精神涣散,无所事事。不必说妄想无຀法达成,即使现有的生活,也会受到เ极大干扰。

由此可见,妄想将导致人生的各种过患。因此,《心经》告诫我们要远离颠๲倒梦想。当然,远离并非易事。许多人开始打坐时,总感到妄想不绝如缕,所谓树欲静而风不止。更让人苦恼的是,越是克制,妄想越是活动频繁,此起彼伏。怎么เ办呢?《心经》阐述的对治之道,就是从照见五蕴皆空,到认识一切诸法皆如梦幻泡影,不住色、声、香、味、触、法,无智亦无得,心无挂碍,妄想自然无຀从生起。正像苍雪禅师所说的那样:“南台静坐一炉香,竟日凝然万虑亡。不是息心除妄想,只缘无事可思量。”凡人妄想纷飞,必须ี通过修观、念佛、诵咒进行对治。而对于透彻诸法真相的禅者来说,世间并不存在使他们执著爱恋的境界,如是,妄想自然不生。

“究竟涅ื槃”,涅ื槃๵为梵语,意译作灭、寂灭、灭度。灭,是灭除烦恼,灭除牵挂,灭除恐怖,灭除颠๲倒妄想,灭除对拥有的执著。只有这样,才能超越生死,证得涅槃๵。涅槃๵,又是宇宙人生的真实相。《中论·观涅槃品》说:“涅槃与世间,无有少分别,世间与涅ื槃,亦无少分别ี。涅槃之实际,及与世间际,如是二际者,无຀毫厘差别ี。”从世间与涅槃二者的幻相边,似乎ๆ有生灭与寂灭之分。然而,生死的当下就是毕竟空,就是寂灭涅槃๵。所以说,涅槃并没有离开世间,当于世间生死相中证得。

那么,涅槃也同于世间相的生灭、有无຀吗?非也。《中ณ论·观涅槃品》说:“有尚非涅槃๵,何况于无耶?涅ื槃无有有,何处当有无。”也就是说,涅槃是非有非无的,不可以世间相对的有无去认识。《中论》又说:“无得亦无຀至,不断ษ亦不常,不生亦不灭,是说名涅槃。”进一步说明:涅ื槃的实质是空性,是烦恼的寂灭状态。不生不灭,非有非无。

成佛的唯一途径

三世诸佛,依般若波罗蜜多故,得阿耨多罗三藐三菩提。

学佛,是为ฦ了成佛。不少人都觉得这句话很虚玄,不禁会疑惑:“我们可能成佛吗?自古以来,究竟有哪些人成佛了呢?”《心经》曰:“三世诸佛。”所谓三世,即过去世、现在世、未来世。诸,则是众多义。也就是说,从过去到现在乃ี至未来,有着无量无边的佛陀。我们熟悉的,有释迦牟尼佛、阿弥陀佛、药师佛等,事实上,已๐圆满成就的佛陀远远不止这些。许多大乘๖经论中都说到เ,在十方แ世界,有恒河沙数诸佛正在说法,正在度化众生。

佛教徒早晚功课中ณ诵念的《阿弥陀经》中ณ,就有关于十方

佛的记载。经云:“其土众生常以清旦,各以衣裓,盛众妙华,供养他方十万亿佛。”经中还介绍了西方极乐世界的情况,说明其国土在娑๗婆世界以西,中间相距十万亿世界。经中ณ又举六方佛称赞弥陀净土,所谓“东方亦有阿閦鞞佛、须ี弥相佛、大须ี弥佛、须ี弥光佛、妙音佛,如是等恒河沙数诸佛……南方世界,有日月灯佛、名闻光佛、大焰肩佛、须弥灯佛、无量精进佛,如是等恒河沙数诸佛……西方世界,有无量寿佛、无量相佛、无量幢佛、大光佛、大明佛、宝相佛、净光佛,如是等恒河沙数诸佛……北方世界,有焰肩佛、最胜音佛、难沮佛、日生佛、网明佛,如是等恒河沙数诸佛……下方世界,有师๲子佛、名闻佛、名光佛、达摩佛、法幢佛、持法佛,如是等恒河沙数诸佛……上方แ世界,有梵音佛、宿王佛、香上佛、香光佛、大焰肩佛、杂色宝华严身佛、娑罗树王佛、宝华德佛、见一切义佛、如须ี弥山佛,如是等恒河沙数诸佛”,这也๣从一个侧面反映了诸佛数量之多。

那么,身为凡夫的我们,又是如何成佛的呢?经曰:“三世诸佛,依般若波罗蜜多故,得阿耨多罗三藐三菩提。”这就告诉我们,三世十方诸佛都是依般若成佛的。由á此,也可说明般若对于成佛的重要性,它贯穿于有情从学佛到成佛的各个阶段。然而,般若是圣贤的智慧,凡夫如何才能ม证得,如何才能ม把握呢?佛教中说有三种般若:一为文字般若,二为观照ั般若,三为实相般若。其中,唯有实相般若才代表般若的实质,文字般若及观照ั般若都是因为能出生、长养般若之故,才被称为ฦ般若。

以下,对般若及成就般若的方法作简要介绍。

一、学佛要从文字般若下手。经曰:“从闻、思、修入解脱门。”或曰:“亲近善知识,听闻正法,如理作意,法随法行。”在修学佛法的八正道中,也是以正见、正思维为首。但我们要知道,文字般若并非以文字作为般若。世间文字很多,在许多情况下,文字构成的知识不但不能引发般若,恰恰是障碍般若产生的力量。因此,佛陀特别ี告诫我们,文字般若须在“亲近善知识、听闻正法”的前提下获得。

唯有亲近善知识,我们才能听闻正法,由á此引发般若。在《阿含经》中,佛陀向我们强调了亲近善知识的重要性:“我亦由善知识成无上正等正觉,以成道果,度脱๳众生不可称计,皆悉免生老病死……与善知识共从事者,信根增益,闻、施、慧德皆悉备具。”俗话说,近朱者赤,近墨者黑。亲近善知识所起到的,正是“近朱者赤”的效果。佛陀这样的大智慧者,尚且是因亲近善士而成就,何况我辈凡夫呢?

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