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般若莲花处处开

关灯
护眼
第22章 如来藏心于《心经》——圆瑛法师讲解(1 / 4)
扭扭捏捏,多受一分罪,空即是受”。你痛个ฐ什,我们破坏人家的好事,你难过,使其身心受大痛苦,那么就自己回转来往内,现在自己也尝尝看,消เ受消受,何必这么เ心不甘情不愿的样子,

我昨天,格老๶。“受即是空,多,你腿麻,,这类勾当我们做得多了,正在那个酸痛胀麻的时候,自己仔细看看,蛮好玩的。我们还可跟它讲话,多没出息,无始以来?乖๔一点好不好?!嘿,这不痛得痛快嘛!你那清清楚楚知道痛的那个并不痛,对不对?懂不懂?你要真懂了,般若修法就入门了。

如此,“受”的情况也是一样,“受不异空,空不异受,受即是空,空即是受”。你们坐在这里,就算感受空掉了,也不必一直贪着这个空境。换句话说,陷在受阴境中ณ受苦也๣不错嘛!双腿一盘,坐久了,哎呀我的妈!人生能有此番๘经验,岂不有趣?!

唉!你说这胡思乱想怎么办?嘿!你尽管想,想死了也๣没关系,你要留它也留แ不住的,“想不异空”,何必想去求空,自性本空,了不可得嘛ใ,如果你到了空境,那么“空不异想”,空仍是妄想所变。所以大乘菩萨不是把妄想空了才证道,大乘菩萨以般若观照ั,“想即是空”。

观自在菩萨说“照见五蕴皆空”,你却在这里图个ฐ空的境界,对不对?(自答说:不对。)因为“空不异想”。空是你想出来的,你还得进一步同观自在菩萨一样照见“想即是空,空即是想”的大乘境界才对。

2004年,从香港移居上海。

198๖5年,离台赴美客居,直至19๗88年到香港定居。在此期间,先后创办美国维吉尼亚州东西文化学院、加拿大多伦多中国文化书院和香港国际文化基金会等文化教育机构。

度一切苦厄。

所以一定要下苦功,用个“照”字,时时刻刻要照ั顾自己,动一个念头都要照顾,善念可以保存,恶念要消灭。我们动一个ฐ念头,照顾这个ฐ念从何处来,照顾这个念往何处去。若能照顾自己的心念,则受想行识空;若照ั顾自己的色身,则身空,惟是心未空。妄想生生灭灭,见到粗妄想。后来粗妄想熄灭,变了细妄想。细妄想犹如流水一样,称为流注生灭,赵州老人称其为急水上打皮球,念念不停留,如瀑布一样,远看无຀生灭,其实微细生灭不停。再照顾,生灭灭已๐,寂灭现前,心空及第归,完全因这个“照”字。

1979年,资助普陀山道场进行复修工作,又为全国道场供应金箔,令无数佛菩萨像再现金身,故有“护法金刚”之誉。

1958年,在江西云居山真如寺获虚云老和尚传紫衣,为沩仰宗第九代传人,时年36岁。

佛经浩瀚似海,我们一般最常听闻到的正是《般若心经》,也简称为《心经》。

只为人间大自在

禅师们面对死亡尚且如此从容,就更不会介意荣辱了。日本有位白隐禅师,德高望重。他有个开布๧店的信徒,信徒的女儿和一青年相恋,还未出嫁就怀有身孕。其父怒极,逼问女儿原委。女儿生怕说出真相后男友会被父亲打死,想到父亲平素า最敬重白隐禅师๲,故将责任全部推于禅师。父亲信以为真,不分青红皂白就将禅师痛打一顿ู。禅师也不加辩解。待孩子出生后,他们便将这个私生子扔给禅师。白隐禅师又像保姆一样,四处乞讨乳汁喂养孩子,受尽辱骂与耻笑,禅师还是不加辩解。许多年后,当年远走他乡๥的孩子生父得知事情经过,就站出来说明了真相。全家人深感愧疚,一起去向禅师道歉。白隐禅师并不觉得受了多少委屈,依然不加辩解,就将孩子还给他们。

觉者透彻世间的是非、得失、荣辱,无牵无挂,不再有任何恐怖。即使世人最为恐惧的死亡,禅者同样能从容面对,视死如归。在佛教史上,这样的故事比比皆是。如唐朝的德普禅师,临终前将所有门徒召齐,询问大家:“我死后你们准备如何行事?”弟子们立刻表示:“我们会以丰盛果物祭຅拜,以各种挽联追思。”禅师说:“可惜我死后看不到เ这些祭拜场面,不如趁现在提前举ะ行这些仪式,让我开心而后死,岂不更好?”弟子们听得面面相觑,却又不敢违抗师๲命,于是布置灵堂,撰写祭文,举行了隆重的祭拜仪式。禅师看得十分开心,对众弟子嘉奖一番,悠悠坐化。

有缘生,是说业力决定我们的投生。佛教认为业有两种,一曰引业,二曰满业。引业是总业,将有情引向六道任何一趣,如投生天道、人道、地狱、饿鬼等,就是由引业决定的。满业,又名别业,决定有情在那一趣的生存状态,如感得男女、贫富、美丑等,都是满业决定的。《唯识三十论》曰:“由诸业习气,二取习气俱,前异熟既尽,复生余异熟。”业习๤气,即业种子。由于业种的力量,招感有情生死果报。前期业报结束,其他业因随即成熟ງ,继续推动生命投生。如是,业力无຀尽,生死无຀穷。

十一、生:是受生。生命延续要通过四个不同时期,分别是生有、本有、死有、中ณ有。生有,是投生、住胎的那一刹้;本有,是从投生后的那一刹起,到死亡的前๩一刹那止,其间正是一期生命的发展过程;死有,是死亡的那一刹;中有,则是从死亡的那ว一刹起,直到投生的前一刹那。通常,人们总以为生命将随着死亡彻底结束。其实不然,当一期生命形式走向死亡,就进入中阴身的状态。经中形容为“如秤两ä头,高低同时”。中有

除前面所说的色、受、想、行、识五蕴外,佛教中,又将眼、耳、鼻、舌、身、意称为ฦ六根,将色、声、香、味、触、法称为ฦ六尘,合称十二处。六根、六尘再加上眼识、耳识、鼻识、舌识、身识、意识,为十八界。在佛教中,蕴、处、界又称三科,是对宇宙人生一切现象所作的三种不同归纳。可以从五蕴看世间,也可以从十二处、十八界看世间。

不住世间

苦苦,是切实感受到的痛苦。即使佛陀不曾指出,我们也认为是苦的。如出生之苦、衰老之苦、病痛之苦、死亡之苦。此外,还有内因和外境共同造成的痛苦。如亲人天各一方แ,为爱别ี离苦;所求不能如愿,为求不得苦;怨家狭路相逢,为怨憎会苦;身心不得平衡,为五蕴炽盛苦。

佛法认为,首先要对苦有全面认识。唯有了解苦,方แ能对症下药。说到เ苦,大体可分为身苦与心苦两种。所谓身苦,即色身之ใ苦,一般来说,感觉大致相同。比如在严冬酷暑中,人们都会被寒冷和炎热折磨;处于病痛或被火烧刀斩时,都会感到疼痛难耐,不堪忍受。至于心苦,则是由内在烦恼引起的痛苦,其表现千差万别,因人而异。例如同观一轮明月,有人觉得清凉安然,有人却会黯然神伤;同游一处风景,有人觉得心旷神怡,有人却会悲从中来。

实相真心,生佛平等。在圣不增,在凡不减。众生迷真认妄,执妄为真,种种颠倒,所以久处轮回,无຀由出离。何以说众生迷真认妄?可试问于人曰:汝有心否?必答曰:有。再问心在哪里?必以手指胸曰:在这里。此即迷真心认妄心之ใ明证也。将本有广大圆满、实相妙明之ใ真心弃之ใ,惟认色身之内,肉团假心为心,此一迷也。更执此肉团为真心,不知此心无有功能力用,但为妄识所托之处。若闻说此心无用,必起争辩之曰:现前能思想分别,皆此心之功用,何以而说无用?然此等说话,又复错认第六识妄想心之ใ功能,当做肉团心之功能。执此妄想为ฦ真心,又一迷也。《楞

严经》云:“譬如澄清,百千大海弃之,惟认一浮ด沤体,目为全潮,穷尽瀛渤,汝等即是,迷中倍人,诚可怜悯。”

此经,指示众生,依真心实相般若之体,起观照般若之用。由观照般若之ใ用,契实相般若之体。照用功深,彼岸自到เ。实相真心,如镜子;我法烦恼,如尘垢;观照工夫,如磨镜;般若妙智,如镜光。众生心中,本具大智慧光明,虽迷不失。即如镜子本具光明,虽为尘垢障蔽,光明不失。若肯用功擦磨,自可垢尽明生。吾人若肯用功观照,则ท静极光通,自可契入真空实相妙理。般若,乃六度之先导。六度者,以布๧施等六法,度悭贪等六弊之心。若无般若,安知广修布๧施而度悭贪?安知发心持戒而度过恶?安知修行忍辱而度瞋恨?安知常勤精进而度懈怠?安知深入禅定而度散乱?安知常起慧照ั而度愚痴?是知菩萨修行六度,舍般若无由起行,则般若之为功大矣哉!

“波罗蜜”译云“彼岸到เ”,此则顺ิ彼方言;若照ั我方,则ท云“到彼岸”。彼岸者,对此岸说。此岸,是凡夫生死轮回之地;彼岸,是圣人涅ื槃安乐之ใ场。一切众生,不是定居此岸,彼岸人人悉皆有份。此心迷时,则居此岸;此心一悟,即到เ彼岸。迷即愚痴,悟则ท般若智照现前,由凡夫生死此岸,度过烦恼中ณ流,而到涅ื槃彼岸矣。

“多”字定也。此解与诸家不同,古解只有一两家亦作定解。因菩萨修行,必须ี定慧均等,不偏不倚,中中流入。定心若生法爱,则ท必用慧照以策进之。慧心若生智爱,则必用定力以扶助之。定爱慧策,慧爱定扶;即古德所谓:寂寂惺惺,惺惺寂寂,定慧双修工夫也。又由般若之ใ智,而到彼岸,即成那伽常在定,无有不定时也。

“心”,即人人本有,实相般若之真心;为万法总持,乃众生佛性。经云:“大地众生皆有佛性”,即指此心与佛无二无别故也。此心,不在内、不在外、不在中ณ间。昔日楞严会上,佛问阿难,心在何处?阿难七审计执:一、计心在内;二、计心在外;三、计心伏眼根,而不留碍;四、计见暗见明,心分内外;五、计心则随合随有;六、计心在根尘之中ณ;七、计一切无着。哪知七计咸非,始终被破。不但肉团不是真心,即缘尘分别ี之意识心,也不是真心。若认识为ฦ心,无异认贼为子。必须ี照空妄心,则ท真心自可出障圆明,灵光独耀矣。此心即是般若真心,亦即如来藏心、涅槃๵妙心。

上七字是所诠解竟。

“经”字一字是能诠。诠上三般若之功能力用。梵语“修多罗”,此翻契经。乃佛所说契理契机之教:上契诸佛之理,下契众生之机。又具常法二义:常则三世不能易其说,法则十界所能应遵其轨;故谓之曰经。

又有一解,“心经”二字合之,谓此经二百六十字乃六百卷般若中ณ之《心经》也。心为一身之要,此经为般若之要,故名“心经”;亦如“楞严心咒”之类。

此经单法立名,实相为体,观照为宗,度苦为用,熟酥为ฦ教相。于如来五时教法中,第四时所说。

如来十九岁出家,五载参方แ,六年苦行,三十岁成道。说法四十九年,而分五时:初、华严时,转根本无上法轮;二、阿含时,隐大施小;三、方等时,引小入大;四、般若时,转偏成圆;五、法华涅ื槃时,开权显实。此经系第四般若时所说。般若历时最长,计二十二年,共说八部ຖ般若,此“摩诃般若”所摄,为大部ຖ之精要。故译出单行,令人易于受持。传至中华,凡七译。今从唐三藏法师๲玄奘所译。

先解题目竟。

释经文

一、显了般若

此经按施护译本,世尊在灵鹫山中,入甚深光明宣说正法三摩提。舍利子白观自在菩萨言:若有欲修学甚深般若法门者,当云何修学?而观自在菩萨遂说此经,即世尊所说大部般若之精要。菩萨之说,即是佛说。故结集家叙引菩萨自行甚深般若为发起序。又为修学甚深般若者之ใ模范。此文若不引舍利ำ子所问一段因缘,观之ใ莫明说法之由序。

(一)经家叙引

1明能观人

观自在菩萨。

“观”字,应读去声;非眼观之观,乃心观之观。即是以自心本具般若妙智,观照身心世界之ใ境,破除我法二执。

“自在”者,即智照无碍。观有不着有,观空不着空;心能ม转物,不随物转;空有无碍,得大自在。一切众生,不能起智观察,但用眼观。所以被境所迷,为物所转,心有挂碍,不得自在。

“观自在”,即观世音菩萨。因地中修反闻工夫,而得耳根圆通;解六结而越三空,获二胜而发三用。观听圆明,得大自在,此自修自在;又得无຀作妙方,自在成就,寻声救苦,普度众生,随类现身,应机说法,得大自在,此度生自在。故名观自在。又名施无畏,能以无຀畏之力,施诸众生。

“菩萨”二字,梵语菩提萨埵,菩提此云觉,萨埵此云有情。今称菩萨者,从略也๣。乃是发大心修大乘者之称,小乘罗汉辟支佛,不能当此之称。今世人称土地城隍亦称菩萨者,讹也๣。

按“觉有情”三字,当据菩萨修行,作三

种解释:

其一,约自利释:虽已分证如来觉道,尚有识情未尽。

其二,约利他释:普觉十方法界ศ一切在迷有情(有情,即众生之别称)。

其三,约两利释:上求无຀上觉道,下化一切有情。

具此三义,故称“觉有情”。亦称大士、开士、法王子。菩萨六度齐修,万行繁兴。三违本愿,普度众生。不舍尘劳,而作佛事。宁可损己้,专为利生;正是入世。有人说,佛教以出世为宗,是消เ极的,与社ุ会国家无益。他不知佛教有大乘故也๣。大乘菩萨,不但入世,常在异类中行;驴胎马腹,是其行处。又云:我不入地狱,谁入地狱;常在苦趣,救度众生。其积极为何如也!

2明所修行

行深般若波罗蜜多时。

“行”即菩萨因地所修清净法行,用耳根工ื夫,反闻闻自性。

“深”者,一门深入,入一无妄,彼六知根(即眼、耳、鼻、舌、身、意)一时清净。

“般若”乃三德之一,由自性法身德真理之ใ中,本来具足般若德之ใ真智。修行般若德,自可得解脱德之大用。

行深般若,即以真智照真理,功夫深造之境。真理如摩尼珠,真智如珠之光;智不离理,如光不离珠。大用,如珠光照ั。“照见五蕴”两句,即真智所发之大用也。

“波罗蜜”,华言到彼岸。既行深般若,则真智契真理,智光不外泄。六根对六尘之境,如镜照ั相,不生爱着。既ຂ不爱着,自不作孽受苦,故可离生死此岸,而到涅槃彼岸。

“多”者,定也๣。梵语三昧,又云三摩;即观自在菩萨,从闻、思、修入三摩地之圆通大定也。

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s